从运动会到终身运动者:哈罗北京如何构建体育学科的全人教育
在国际教育领域,体育早已超越“强身健体”的单一目标,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培养终身习惯的核心学科。以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为例,体育被定义为“通过身体能力、知识理解和价值观传递实现全人发展”的关键载体——在哈罗北京,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运动技能启蒙,到中学阶段的运动科学理论深化,体育始终与学术、社交和情感教育紧密交织,这一理念被具象化为一场贯穿12年成长的“运动旅程”,让每个学生从赛场上的跃动身影,蜕变为未来社会中健康、坚韧、协作的终身运动者。
当校园体育的价值日益被重视时,哈罗北京选择以更系统的视角重构体育教育:它不仅是年度竞技盛事的筹备,更是日常课程中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、科学理论中的运动规律探索,以及院舍活动中团队精神的熔炼。通过分层设计的差异化路径,哈罗北京让体育成为学生学术能力、领导力与价值观成长的“隐形阶梯”。
近两周,哈罗北京小学部和中学部举办了盛大的运动日活动,各年级的学生们在个人及团队挑战赛等多个项目上展开角逐,在比赛中展现了过人的体育技能,在院舍团队项目中充分发挥了协作精神,为院舍荣誉而战。本次运动会也吸引了众多家长前来观看和参与,为孩子们加油鼓劲,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,现场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到场观赛的每一位观众!
小学运动日高光时刻





中学运动日高光时刻





分层课程设计,从“玩中学”到“学术化”
在哈罗北京小学部,体育课程通过主题式游戏化教学打破传统训练的枯燥感,让运动技能与生活能力无缝衔接。以集体跳绳为例,这一项目不仅是欢快的团体挑战,更是一堂隐形的协作课——孩子们需要共同制定摇绳节奏、调整跳跃时机,并在失误时互相鼓励:“调整速度,我们可以再来一次!”
而在日常课程中,教师通过足球、手球等活动,将抽象的“攻防战术”“空间利用”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的趣味任务。比如,当学生在球场上学习如何拦截对手时,他们也在无形中掌握着未来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思维与应变能力。
进入到中学部,我们多元而包容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多种运动项目,如篮球、足球、排球、游泳、体操、武术等。我们在低年级阶段教授的可迁移的通用技能,随着学生的年级提升,逐步过渡到各项体育专项技能、规则和战术的学习,帮助学生提升竞技能力,更好地理解GCSE考试所需的各项能力。今年,体育组还试点了一项“水上安全与心肺复苏”单元,该内容将从明年起正式纳入课程体系。此外,我们还在课程中加入了理论部分,使学生能够体验GCSE与A-Level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(如解剖学、生物学、生物力学、化学、经济学和心理学)之间的跨学科联系。


体育中的哈罗基因,价值观落地
勇气、互助、荣誉、谦和——这些哈罗的核心价值观并非停留在口号中,而是深植于体育课堂的细节里:

- 勇气:通过阶梯式挑战(如逐步升级的障碍赛),学生学会在安全边界内突破自我,尝试并掌握新技能,并勇敢地在竞争中运用;
- 互助:在集体跳绳等高难度团体项目中,一句“别担心,我们调整节奏再试一次!”成为同伴间最自然的支持;
- 荣誉与谦和:无论比赛输赢,赛后与对手握手致谢的仪式,让学生理解“尊重对手”比“赢得比赛”更重要。
我们无需与他人比较输赢,而是专注超越自我极限、以正直赢得尊重、以合作传递力量——这一贯穿体育课堂的信念,在每一次冲刺、合作与反思中践行着哈罗的勇气、荣誉、谦和与互助精神。
给家庭的运动建议——让健康自然生长
如何将课堂上的运动热情延续到家庭中?哈罗北京体育组老师 Luis 和 Liam 给出了三条“零门槛”的家庭运动建议:
- 每日微运动:散步、抛接球、家庭跳绳,每天15分钟即可;大量研究表明,参与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——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,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,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与身体活动。
- 角色互换游戏:让孩子担任“家庭教练”,复述体育课堂学到的技巧(如传球姿势);
- 秉持“坚持即胜利”的核心原则:无需追求专业强度,让运动成为家庭互动的快乐日常。正如当健康习惯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时,运动才能真正陪伴孩子一生。


在哈罗北京,体育从不是一张定格在赛场上的照片,而是一段持续生长的旅程,体育教育的意义早已超越学科边界,成为烙印在成长基因中的生命力。未来,当这些年轻的身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他们从哈罗体育课中汲取的能量,将始终是支撑其终身成长的底色:既有奔跑的激情,亦有思考的理性,更有传承自哈罗价值观的温暖与力量。
在这里,运动会的终点线,恰是终身运动者的起跑线。